pm2.5對肺的危害,pm2.5毒理研究建議減少戶外活動
- 發布人:
- 發布日期:2021-11-10 11:07:31
pm2.5是現在大氣污染中常見的一種污染物,中文名稱叫可吸入顆粒物,它的顆粒直徑在2.5微米及以下,是比人體紅細胞還要小的微課粒。也因此,它是非常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和肺里的,更小的還會進入肺泡,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影響。
空氣污染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,包括短期暴露引起的急性損傷及長期暴露引起的慢性危害。 大致來說,我們吸入的那口空氣中的顆粒物,大部分直徑大于PM2.5的顆粒和42%的PM2.5顆粒物會沉積在鼻腔中,以鼻屎的方式排出。接著到上呼吸道,幾乎所有直徑大于2.5微米的顆粒物和12%的PM2.5顆粒物,因為咽喉粘液和氣管粘液止步于上呼吸道,沉積在氣管壁和咽喉上,以痰液的形式排出體外。剩下的一半PM2.5進入了更深的下呼吸道,其中有11%的pm2.5在支氣管的各級分叉處被粘液留下沉積,沒有進入肺部。最后還有35%左右的PM2.5進入肺部,當PM2.5到達肺泡時,較粗的顆粒沉積在肺泡內,較細的顆粒進入肺泡內的毛細血管,最后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身體的各個器官。
這些物質吸入呼吸道后,比較敏感的人可能會出現一些反應,比如咳嗽、咳痰等,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氣道緊繃、胸悶、呼吸急促等嚴重反應。這些都是短期影響。霧霾中的PM10等大顆粒物往往可以通過咳嗽反射被咳出呼吸道,而PM2.5等小顆粒物則可以沉積在肺部,甚至附著在肺泡表面。這時候,無論咳嗽反射多么劇烈,任何藥物和食物,都不可能將其驅除。PM2.5可引起肺泡彈性降低、功能減弱,甚至誘發肺纖維化,影響呼吸功能。久而久之,肺氣腫、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,甚至肺癌都會發現上身,這是長期的影響。因此,霧霾中的PM2.5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最為嚴重,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。大家應減少外出,盡量不開窗,避免吸煙,采用空氣凈化措施,保持室內環境清潔。兒童、老年人、住院患者和患有心腦血管、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易感人群最好留在室內,確需外出的,應當采取防護措施。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等教室內,宜采取空氣凈化設備等措施盡量降低PM2.5濃度,需要時可采用新風裝置引入新鮮空氣,防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。盡量減少或停止學生戶外運動,組織學生在室內上好體育課或開展體育活動,并通過布置家庭體育作業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。
生態環境部門相關專家呼吁,面對重污染天氣,公眾最好根據自身情況和出行距離等,綜合選擇適當的出行方式,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,減少機動車日間加油。空調溫度應適度調低2-4℃,以減少能源消耗。減少涂料、油漆、溶劑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。
- 上一篇:返回列表
- 下一篇:暴露倉裝修設備配置須遵循銷售市場及工程建筑規范